畫家朱興華說生命中的瞬間最讓他動容,他形容為「instant of life」。日出日落、植物生長、萬物的一呼一吸皆是生命展現在瞬間。
從沒受過正式的藝術教育,朱興華當了二十多年精神科護士,繪畫都是自學而成。一直都是業餘畫家,直至一九九二年退休始成為全職藝術家。心理科護士的專業背景造就了朱興華畫中獨特的風格 —— 似是寧靜安穩又彷彿哀傷寂寞。醫院中病人扭曲的身體及精神狀態,對他來說沒有異於常人,更不會以奇怪或同情眼光視之,反而那是云云生命中的瞬間。他畫中的人物姿態都不太日常但面容卻安靜,總是雙腳胖胖跟身體有著奇怪的比列。像《媽媽和她的孩子》似是在沙灘中嬉戲,卻沒有那種日常喧鬧的氣氛,背景的兩個身影,不知是誰,也不需要知道是誰,安靜地玩耍不打擾別人便好了。《歸家》中那個背影,似是在畫中凝住的一刻於雪中慢步前行。朱興華畫中細小的人物像被景觀包圍著,他愛畫細小的人物,大幅度的景觀是留白,是畫家給觀眾感受畫意的空間,那些是色彩繽紛的留白。
朱興華畫內的風景及人物並不寫實,是存在他腦海中發生過的生活點滴,又或者是他對人生的看法。近年以書法加入繪畫中,因為有些事情以繪畫都不盡表達他的感受,於是加以書法。好像戰爭,他回想從前在父親口中聽過戰爭如何破壞人家,近年又在媒體上讀不同的戰爭情況,他以書法及繪畫描寫從未親身經歷、卻又總是在發生的戰爭。《戰歌》是他的大型書法帆,以歌聲喻作爆炸,燈光作火光。《人為戰爭而生》是呼應書法,在深藍的天空中,都分不清那是火光還是煙火。
朱興華老說自已年紀大,對人生總有很多感受。八十多歲還未有封畫筆的打算,指人活著就是要存活,存活就是要工作。他的最新兩張作品《親愛的家:聖查爾斯醫院》及《求存》總結了他近年的心境。前者是他退休回到英國聖查爾斯醫院,年青時他在那裡學習護理知識。後者是他近年對不同階層存活的寫照。
「人要活就要做,好的,壞的,高上的、低下的,我們都要做……」環顧人生,他在畫中這樣寫著。
(原文刊於 Obscura Magaz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