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景觀?(landscape),你作品中指涉的是外在景觀,還是內心的風景?」我這樣問藝術家 Teresita Fernández。
出生南美古巴現在美國定居,Teresita Fernández 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景觀或是地景(landscape)「外在及內地的風景也有,當然這些都不是在真實環境中看到的風景,都是我對風景的想像,但用了取自大地的石墨為創作材料,你也可以說作品刻畫的是大地的一部份,都是風景。」
Fernández 的特定場域裝置作品《Rise and Fall》,是一系列用石墨做成不同大小的浮雕版畫。浮雕上的是景觀,版畫掛置在高低不同的位置,牆上描繪着潮汐漲退和不斷變化的地平線,石墨景觀像是浮在海上的島嶼。Fernández 利用不同的礦物去表達歷史的沉澱,也描繪抽象景觀,從中不單是探索人與大地的關係,也是記錄著兩者的記憶及對立。石墨是由冷卻了的煤或炭質礦物沉積而成,那一層一層的灰黑色,就是大地的經驗記錄,是礦物結構亦是歷史痕跡。在《Rise and Fall》中,參觀者像被整個裝置包圍著,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是身處作品之中。於是不單是視覺的觀賞,也似乎能夠感受浮雕中的景觀,感受發自內在,景觀也因此內化了。那種景觀與人的對置,既渺小也巨大。
對於「身在哪裡?」這個問題,人們都會回答地點的名字:我在香港。我在戲院內。我在外地。我在辦公室中。我在畫廊中⋯⋯。但 Fernández 要探求的「哪裡」不只是位置上的詮譯,更是希望從人們的想像中與物質世界的一種連繫。因此她喜愛以不同的礦物來創作,礦物來自大地,它們經歷的變化是歷史,也是人類存活狀態的見證。她把石墨、金、鐵、孔雀石等的形態改變,以不同的技巧將礦物變成景觀。《Rorschach》及《Golden》都是以金作為材料,前者是雕塑後者像是山水的畫作,金的形態改變但內涵依舊。Fernández 相信縱使形態及外形改變了,金的前世也包含在今生之中。無論物件的外形如何,當中有因天然侵蝕或人為斧鑿失去的部份,物料本身印證的記憶也完好無缺。
Fernández 的藝術創作是一趟尋找之旅,不同物質的型態變化,是希望觀眾能夠通過想像從物質中找尋記錄,既發現大地的歷史,也明白自己身在哪裡。
(原文刊於 Obscura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