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had nowhere to go – Jonas Mekas

Adolfas Mekas, Jonas Mekas with Friends (Algirdas Landsbergis, Leonas Letas), Kassel/Mattenberg D.P. Camp (1948), gelatin silver print, 55.9 × 43.2 cm

(原文刊於 Obscura Magazine 2017年7月4日)

Jonas Mekas 在他的日記《I Had Nowhere To Go》中說了一個童話故事。故事關於一名男子,他不知道面前的路通往何方?而在路的盡頭會見到甚麼?

終於他到了路的盡頭發現「有一堆,一小堆兔糞便在路的盡頭。在回程的路上,人們總問他:『這路通往那裡?』他總會回答:『無處,這路通往無處。而在盡頭甚麼也沒有,只是一堆兔糞便。』他這樣回答他們,但沒有人相信他。待續……」

美國前衛電影教父 Jonas Mekas 的創作充滿過去的片段,在個人的回憶及歷史檔案中,他拼合出既似虛構亦是夢魘的影像創作。1922 年生於立陶宛北面的小村,Mekas 經歷國家被蘇聯入侵,繼而是納粹德軍迫近,他形容小村在戰火前後的狀況「本來是甚麼也沒有發生的地方,突然變成甚麼也在發生。」後來為了逃避戰火及獨裁的迫害,他跟弟弟避走維也納,希望在那裡修讀哲學。可惜中途已被逮著,被押至德國漢堡的勞改營,兄弟二人在營中渡過了八個月。

勞改營的生活該是充滿苦難,但在 Mekas 的日記 《I Had Nowhere To Go》中,這八個月的日子沒有那種人間地獄的描述,卻由回憶與他人故事交織而成。有一天他這樣輕描淡寫,「在路上我們看見很多獨自在途上的孩子,這個或許是十歲、十一歲吧,這是當孩子最好的時光……『有一種東西我們現在有很多,』德國人說『就是時間。時間會讓一切展露。』」

另一天他寫著,「回憶    綠色的蜥蜴在溫暖的苔蘚上」然後 Mekas 在想:假如蘇聯政府明白別人的財物、土地及生命皆不可取……那蜥蜴與苔蘚是回憶中的家鄉?還是在身處的勞改營中?是當下與回憶混雜與交纏。Mekas 在記錄歷史,也沒有記錄歷史。

如果歷史是由無數的大事組合而成,那些眾人皆知的大事,大概都是真實地發生過。那回憶呢?還有疑幻似真的夢境?應該是被抑壓既不想承認、也不願面對的歷史吧。Mekas 說他要閉上眼晴迎向未來,不管也不想知道前路是怎樣,又或者前路盡頭將通往無處。

Jonas Mekas 最後逃到美國。他的日記《I Had Nowhere To Go》今年返回記憶中的德國,在本屆的卡塞爾文獻展中展出。

一場平淡的生命流動《Paterson》

 

 

坐在我旁的一雙情侶,在電影播放不久後,便雙雙入睡去了。或許他們以為這是一齣盪氣迴腸的愛情片,放映後才發現跟預期有落差。沒有呼天嗆地,生離死別、愛恨交纏。戲是平淡,淡如水的詩意滲透戲中每個鏡頭。一盒火柴、一 杯啤酒都是愛。

《Paterson》是關於在美國新澤西洲城市 Paterson 內,有一名湊巧也名 Paterson 的巴士司機的日常。他愛寫詩,詩人William Carlos Williams 是他的偶像。他跟太太住在 Paterson ,每天上班下班的生活中,寫詩是他甜美人生的方式。電影順時敍述了 Paterson 一星期的生活。起床、上班、午餐、下班、跟妻子晚飯、溜狗、到相同的酒吧喝一杯啤酒 ⋯⋯ 一天大概是這樣。平淡的生活中,一切都是詩意的來源,如火柴:

 

《Love Poem》

We have plenty of matches in our house

We keep them on hand always

Currently our favourite brand

Is Ohio Blue Tip

Though we used to prefer Diamond Brand

That was before we discovered

Ohio Blue Tip matches

They are excellently packaged

Sturdy little boxes

With dark and light blue and white labels

With words lettered

In the shape of a megaphone

As if to say even louder to the world

Here is the most beautiful match in the world

It’s one-and-a-half-inch soft pine stem

Capped by a grainy dark purple head

So sober and furious and stubbornly ready

To burst into flame

Lighting, perhaps the cigarette of the woman you lov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it was never really the same after that

All this will we give you

That is what you gave me

I become the cigarette and you the match

Or I the match and you the cigarette

Blazing with kisses that smoulder towards heave

 

火柴盒面的字體如擴音機上的一般,這個是來自 Paterson 太太的觀察,將二人生活的細節放進詩歌中,如羅丹說生活中充滿美,只是眼晴能否看到 。於是火柴也是愛,更隨時準備有所愛的女人焚成灰燼。

電影中夫妻的關係也不單純是一天到晚唸詩般的離地,導演似乎刻意將二人關係中也放點寫實元素。如太太要Paterson 送一支結他結她,他的表情有點不情不願卻沒有反對。又如太太用了 Paterson 喜愛的食材,自創一款鹹批做晚餐,Paterson 吃一口後再灌大杯水。太太問:不喜歡嗎?Paterson 答: 喜歡,然後又吃下一大口,再灌大杯水。難吃也要吃因為那是用愛做成,似乎在說明愛就是是恆久忍耐,老套但卻真實。

戲中所有的情節都是淡淡然,在生活中似乎沒有事情是 Paterson 不能忍受。這位巴直司機詩人,每天過著幾乎倒模般的生活,細心觀察車上的乘客或者是路上行人的對話。Paterson 彷彿就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的化身,Williams的一首詩作《Paterson》就是受這個城市啟發,詩歌是關於一名男子生活就如這城一天,從早上展開然後碰到不同的人和事,淡淡在旁觀看,日出日落,生命該是如此平淡從容。

 

《Another One》

When you’re a child

you learn

there are three dimensions:

height, width, and depth.

Like a shoebox.

Then later you hear

there’s a fourth dimension:

time.

Hmm.

Then some say

there can be five, six, seven…

I knock off work,

have a beer

at the bar.

I look down at the glass

and feel glad.

 

電影完場。身旁的情侶醒過來,牽著手靜靜地離去。

 

(戲中的詩歌出自美國詩人 Ron Padgett 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