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於《號外》2016 年 12 月號)
科學家 Martin Rees 說在老日子,人類受著大自然的威脅。最近一百或許是五十年,時勢逆轉,人類最大的威脅卻是來自人類。網絡癱瘓會令全球陷於停頓;一次飛行旅程足以令傳染病散播全球;生化科技的發展極有可能在未來成為小孩的玩意,複製人類就像玩泥膠。在未來可能會出現機械人發瘋,或者是網絡不只是人工智能,而是具有真正的智慧思想。最終,人類極有可能毀於自己手上,那將會是一個後人類的年代,一個不知自己是誰的年代。以為距離這種日子不遠嗎?細心留意周糟,會發現沒有自我的年代已經成為當下。身邊的人無論認識與否都非常相似,打扮差不多是倒模一樣。我有一雙金、米白雙間的特別版便服鞋,因為是特別版我份外珍而重之,間中才讓它亮相一下。突然一天在地鐵中,眼下有最少八個人也穿著這個美國品牌的便服鞋,特別版都只是顏色配搭不一樣,霎那特別版淹滿在其他八雙相同牌子相同設計的便服鞋中。曾幾何時,時裝是一種個人風格的投射,是曾幾何時呢?記不起了。那個年代還沒有 high street fashion,I.T 、D-Mop還是小鋪藏身於銅鑼灣廣場及百利的日子。那個年代最期待就是每年兩季,郵購回來英國版 《Vogue》,每次收到後總是由第一頁嗒到最尾一頁,那是當時僅有幾個得知潮流大趨勢的途徑。
倒模年代是全球化的產品,無論走到那裡甚至走出香港都會見到同樣的大眾品牌。然後大眾品牌的產品都抄襲自每年兩季的時裝潮流,再在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倒模一樣的潮流產物隨處可見。比方說今期流行白色 sneakers ,於是從大牌到街牌都見到一雙雙的白sneakers。再假如你偶爾瀏灠了時裝網購站,在大數據的控制下,不同的網購站廣告便會出現,它們為你提供建議,那極可能是一雙「價兼物美」的白色 sneakers,影響之下你可能也覺得一雙白色 sneakers 是本季的 must buy。網絡時代就是這麼令人不知所措,是真正需要還是覺得有需要。本來時裝潮流就是個人品味的彰顯,但這在這資訊高速傳播的年頭潮流變成集體行動,你有我也要有。最吊詭的是擁有一雙白色 sneakers 的會真得覺得自己走在潮流尖端,縱使目擊街上有無數不同品牌的白色 sneakers 在走動,這個從主觀意願加上互聯網推波助瀾出來的現象。
時裝若能反映時代,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Coco Chanel 把婦女從束腹馬甲衣解放出來,自此褲子、鮮明簡潔型格的便裝及短髮bob 成為女裝的主流。這種解放也跟歐洲當時處境有關。兩次大戰間歐洲,既有的價值及信仰被摧戰火摧,現實世界的種種被血腥地扭曲。超現實主義那種奇異夢幻、不附現實狀況的氣氛瀰漫歐洲。在這種氛圍下,時裝尤其是女裝也突破既有框框,發展出超乎一向想像的風格。最重要是戰後經濟蕭條,誰個還有能力穿那些宮廷式的華衣美服。回顧八十年代戴卓爾夫人上場並實行一系列的保守右傾政策,在社會經濟的苦悶狀態下,大眾想找尋感器上的刺激,反映在時尚文化中變成極盡誇張的美學風格。當時流行的燈籠袖、大墊膊及色彩繽紛艷麗的化妝,假如你還記得或聽聞八十年代梅艷芳的形象,便是最好的例子。
來到了這個被網絡、社交媒體牽著走的年代,這個「後真相」的年代。缺乏自我思巧,網絡上所說的真相就是真相,不分享白不分享,不分享怕被發現落伍。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的假新聞或者是內容農場(content farm )的文章,只要合乎或能夠牽動讀者的情緒,先被廣傳然後被相信。當被發現是假內容時甚麼是真相都已經沒有所謂,大概讀者會想:「這宗雖然是假新聞,但反映的現象卻真實的。」真與假都混在一起了。就如曾經在社交媒絡上被廣傳新移民領取萬多元綜援不心足,還抱怨被港人歧視的新聞,後來證實是內容農場偷了其他報章關於單親媽媽報導的新聞圖片,然後造了這則假新聞。後來被發現是假後,我看見網上有留言大概是指這宗就算是假新聞,內地新移民來港後沒有貢獻卻濫用福利都是個普遍現象。在數碼年代,所謂的真實就建立在虛假之上,最後難以分清真與假,個人的判斷能力也被打亂了。回到時裝潮流上,在速食時裝文化下再加上網絡資訊的推波助瀾,就這樣變成一人一雙白色 sneaker 的現象。然後又發現其他人買了今期流行的這個與那個,在這種紛圍下就算個人不喜歡也要買,況且也只不過是數百元的貨式,當季過後掉了也不可惜。一季過後價錢牌也未剪已被棄掉。
彷彿一切也來得太輕易也深怕落伍,於是過去那種滿有期待一年兩季的時裝週,已經不再是潮流的指標,往型格小商場尋找本地有趣設計早成史前歷史,大眾都仰望臉書神、網絡神的啓蒙,數碼世界成了潮流的最高指標,造就一個又一個翻版的模樣。曾幾何時有人說潮流是一個循環,流行過的事物會再在某些年後回到潮流的尖端上。哲學家班雅明在他著名的文章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內談到藝術品皆有靈光,那靈光來自本身的 authenticity,當時正處於上世紀三十年代,電視攝影技術普及增加複製的可能性,複製品沒有了本真的 authenticity也不帶靈光,因此難以在歷史進中不朽。放於當今真假難分的數碼年代,原創獨特不及集體追捧,我不太肯定沒有靈光的所謂潮流能否在歷史循環中再現。懷念那個訂一雙 Dr. Marten 要等好幾個月才到手的年代,收到後把那雙英國流行文化代號的軍靴左配右搭,襯大花傘裙、吊帶褲、迷你裙,甚至配上班服來穿著,沒有甚章法只要喜歡便行,同一雙 Dr. Marten 不同人穿來也有不同的氣質風格。那個年代沒有甚麼資訊,但有很多滿有靈光的個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