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於《Bazaar Art Hong Kong 》2017 年 9 月號)
「相比二十歲時,我現在經常思考死亡,以往都不會的。並非對死亡迷戀,只是開始做有關死亡的決定,這個是我近年的恐懼。」今年六十四歲的法國藝術家 Sophie Calle ,在電郵這樣回答關於死亡的問題,末處還附一個LOL。以往 Calle 一年最多只是兩次醫生,爸爸病重時她感覺皮膚灼熱刺痛,當時正在蒙特利以做展覽,回到巴黎後立刻去見醫生,醫生說她曾有過輕微的心臟病發。「那時彷彿希望自己比爸爸病得更嚴重,於是他會像以往一樣保護我。」
廿五的永久墓地
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 Green-Wood Cemetery內,一座新建的墓碑上刻有<Here lies the Secrets of the Visitors of Green-Wood Cemetery>, 這是 Sophie Calle 的新作。墳場的訪客可以寫下不願告訴別人的秘密,然後投進這座「墓碑」內,收集到的秘密會以火燒毀。這個秘密的葬身地,會在Green-Wood Cemetery 竪立25年。「成語都說 to take one’s secrets to the grave,有甚麼不可亦不願告人的都只能帶進墓中。可能因為我喜愛墓地。近年我的人生中有很多的『死亡』。我媽媽在 2006 年去世,爸爸在2015 也隨她而去。」 在Calle巴黎的工作室中,有一個長頸鹿布偶以她媽媽命名,她爸爸是頭老虎,也有其他喚作她朋友及貓名字的布偶。Calle的貓於去年離世,「貓是我最後一個依靠者」Calle 說著。為何計劃是二十五年?「在巴黎的墳場都有這種限期25年的永久墓地。就是人們買下墓地便可以永久擁有,但條例只保證25 年的『永久』。假如家人至愛沒有定期拜祭,墓地便會轉給其他身故者使用。」人走茶涼,人不在情感也隨之消逝。「我覺得人類脆弱非常。面對重大的事情都能走過,令人一蹶不振的都是小事。或者大事發生時總有其他人在身旁,但小事都要一個人面去。」因為其他人的缺席人變得脆弱,內心渴望有人分擔,就算那是秘密。
在詩意的背後
<Here lies the Secrets of the Visitors of Green-Wood Cemetery> 開幕的下午,Calle 親自傾聽來賓的秘密,排像傾訴的人龍繞了墳場一圈。秘密給透露了,就算對方已不在人世,那秘密還是秘密嗎?「秘密是很吊詭的一件事。跟誰說?為何要說?透露之後的感覺如何?統統都不是我所關注。我只希望參予的遊人有一個詩意的下午。」在訪問中Calle 愛用「詩意」(poetic)來形容自己的作品,這「詩意」背後藏著許多怪誕及吊詭。在墳場跟缺席世間的人分享秘密,那種分享彷彿因對方的「缺席」變成空洞,秘密到底有被分享還是沒有被分享呢?答案也隨之而落入黑洞中。Sophie Calle 的整個藝術人生,或者道說她的人生由始至現在,都被「absense(缺席)、missing(遺失)及death(死亡)」吸引。引領Calle 進入藝術世界是她跟雙親似乎相連,卻彷彿缺席的關係。年輕時的 Calle 在美國旅居了好幾年,1978年當她25歲時回到巴黎。媽媽剛開始第三段婚姻,於是她搬去與藝術收藏家爸爸同住,Calle 決定創作藝術以討爸爸的歡心。
以陌生人作靈感
離開家鄉巴黎七年,跟父母甚至巴黎的情感上都變得陌生。Calle 的作品在永遠在尋找缺失或者是從未熟悉的,如她的成名作〈Suite Venitienne〉。1980 年一月的某一天,巴黎街頭,Calle在跟蹤一名陌生男子,數分鐘後失去男子踪影。同一天傍晚在展覽的開幕酒會中,朋友介紹她認識一名男子,那人名叫Henri B,正正是她跟縱的那人。B先生對她說要到意大利威尼斯,於是從巴黎到威尼斯,她跟著他。在威尼斯迷宮般的街道中,繼續監視B先生的行縱。在威尼斯監視B先生的同時,Calle也在觀察自己。在水鄉交錯的街道上, B先生背影時而消失、時而走近,情緒也迷失了方向。這一場的跟縱就是她個人慾望的投射,她像在戀愛,但卻不是。又或許B先生的飄忽無定比對他暸如指掌更吸引,那是一種在陌生與熟悉之間的迷失。在〈Suite Venitienne〉後 Calle 迷上「陌生」這個念頭,她邀請陌生人睡在她床上。在威尼斯化身成酒店當房務員,在每天執拾房間的過程中,Calle 翻閱客人的物件。衣服擺放位置、棄掉的垃圾等各種細節,都是她蹓躂陌生人世界時的樂趣。這個就是她後來的作品〈Hotel〉。
對分手信的回應
對於「陌生」Calle 有種奇特的迷戀,她一再重申這是因為「陌生」裡面,總藏為缺席與遺失。遺失了愛人,所愛的「缺席」了,熟悉的成為陌生。Calle 五十歲的時候,男朋友以電郵向她提出分手,分手信中對方提及 Calle 曾說明假如二人分開,再見一定不會再是朋友,並以「Take care of yourself」結尾。2007 年 Calle 創作了<Take care of yourself >,並以此代表法國在威尼斯雙年展中展出。她邀請了107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女性,對這封分手信作回應。在邀請信中,她說「我收到了一封電郵,說我們完了。我不懂如何反應,彷彿一切從來也與我無關。電郵以“Take care of yourself” 作結。因此,我請107位女性以她們的專業知識去詮釋這信,將它分析、消耗、評論⋯⋯這是一種『保重自己』的方法。」Calle 強調不是要其他人的安慰「作品並非要報復,參加女都以自己的觀點出發,極有可能她們的人生中也被男人遺棄及傷害過。」Calle 規定回應的方式都要理性,並以個人的專業知識出發,例如有英文老師會評論信中的文法。雖說理性,對參加者來說未嘗不是情感的渲洩。
喜歡自私地活著
<Here lies the Secrets of the Visitors of Green-Wood Cemetery>跟<Take care of yourself >都是以文字作為聯繫陌生人的方式,也觸及個人私物與情感渲洩,於是有說 Calle 的作品具療癒作用。「我的目的是藝術與詩意,當中可能有點治癒作用,但都不是初衷。我的初衷是藝術,假如有人從作品中找到療癒,它就像蛋糕上的櫻桃,蛋糕才是主角。」Calle 甚至說自己是自私地活著,這樣的人生中的藝術創作,怎也不會跟療癒拉上關係。她的創作總是驚動別人、引起討論,然後大家又發現內心有點甚麼給 Calle 的作品觸動了。或許自私都是人的本性,對遺失了、不再擁有的或多或少也存著思念,於是Calle 的創作就好像要觀眾直視自己,赤裸並吊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