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圍-楊學德

(原文刊於 《Obscura Magazine》2017 年 10 月 12 日

或許因為奈良美智曾經為楊學德在京都策劃展覽,朋友這樣對照二人的作品:「奈良美智那個大頭女孩,斜視大眼晴中沒有半點童真,時而憤怒、時而悲傷。楊學德筆下無論市井、麻甩還是香港景物都色彩繽紛,卻總有點點痛惜舊日的情懷。兩者都是最以甜美描繪哀愁。」我覺得楊學德的畫不需刻意分析理解,也不用跟誰的作品比照,他畫中的隨意性才是最動人之處。

 

展覽<小包圍>包含了楊學德三百多幅的作品,其中很多都是小幅紙本。三百多幅中有他一貫的麻甩,也是對城市的想像及詩意。有像極小學時男生們畫的圖畫,就是男生們「蝦蝦霸霸」;男孩帶著高達過馬路,巴士及屋村的模樣都屬於過去;維港上大大小小的山丘,不知是泥頭山或是填海山;只有在這個城市角落或後巷中才見到的「圍爐」奇景;還有獅子山換了貓仔山。在這裡土生土長的,會被楊學德畫的勾起笑淚夾雜的感受。無論是隨手拈來的城市景貌,或者是孩子的種種想像,大抵都是已過去、令人懷念及惋惜的。

 

 

楊學德畫過插畫,也曾在廣告、設計公司任職,工作講求焦點及傳達訊息的準確,充滿計算。換個畫家的身份,畫畫的時候他便沒有這個計算考量,顏色、比例、構圖、景物都隨心而來。於是畫中的山頭不合比例,而看來熟悉的建築物卻被置於不知名的空間。<小包圍>的展覽形式都很隨意,紙本手稿像率性地躺放展台上,或拼合掛在牆上。

 

假如繪畫是畫家將情緒內化,然後在畫布上表現出來的一個過程,楊學德那種市井加上想像,在內化之後變成屬於這個城市中獨有的詩意,觀眾在這些看來熟悉卻是滿有想像的畫作中內心被觸動著。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