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力量 姚瑞中的《海市蜃樓》

(原文刊於《號外》2014 年 4 月號)

mirage_169

台灣藝術家姚瑞中對廢墟情有獨鍾。

他在 2004 年出版 《台灣廢墟迷走》,利用黑白照及文字展現他對荒廢地方的迷戀,在自序內他說 :「就像在外面流浪,常常不知道這裡是哪裡,可能走在鄉間小路上看見一座廢墟,就被吸引進去了。過程很偶然,也沒有特別選擇什麼。」2007年的《廢島:台灣離島廢墟浪遊》利用鏡頭,進一步將台灣的軍事及政治閒置建築記錄下來。

在 《海市蜃樓》計劃,姚瑞中再以廢墟為主角, 打破藝術止限於在美術館展覽、或者被收藏這些觀賞功能,與社會功能結合,一石激起千重浪。自2010 年起,姚瑞中率領台大藝術學及台北師範大學的學生,組成「失落社會檔案室」,查訪並用攝影紀錄台灣各地蚊子館,計劃稱為《海市蜃樓》 。所謂的蚊子館就是 「閒置公共建設」。

「2008年之後,台北藝文環境產生巨大變化,許多藝文空間陸續被官方收編,包括寶藏巖、華山…,以往這些地方有較多實驗性展覽,但現今較具實驗性與批判性作品卻很難在這些空間內實現。不禁納悶,為何政府都將閒置空間改造成中產階級想像的藝術空間?難道不能釋出閒置空間讓藝文發展兼容並蓄? 」姚瑞中覺得這樣實際上是以文創為幌子,是重商輕文。他不斷反思當中的狀況及問題,於是發動學生以攝影做手段,去調查全台各地蚊子館的情況。參予的學生除了來自美術系之外,也有不同的學系。他們的家鄉遍佈台灣,遠達蘭嶼、綠島、馬祖、澎湖、金門,大部份也不懂攝影,亦甚少回鄉,姚瑞中給他們基本攝影訓練,便著他們回鄉調查, 三期計劃共有一百三十名學生參加。「我一直在思考藝術教育,教學時常會遇到一些學生不知道在課堂學藝術到底要幹嘛?我其實蠻希望他們可以下鄉,就問他們要不要做,基本上這是一個反過來思考藝術教育的實驗,並且連接到台灣社會常見的問題。」 學生回鄉看見廢棄建築非常震撼。

計劃至今發佈了三次,一共紀錄了 300 多處的蚊子館案例。如在 2002 年峻工,造價約 9 千萬新台幣的屏東縣恆春鎮(停一立體)公共停車場;2006 年峻工,造價 2 億 5 千新台幣的彰化縣員林運動公園網球訓練中心 ; 台南市永康創意設計園區,始建於 2002 年,一直沒有完工,造價約 30 億台幣。

「我要談的其實並不是「蚊子館」本身而已,它比較像是一種政治地理學的概念和調查,它可能是政治權力鬥爭下的遺留物、剩餘物,「蚊子館」正是政治角力下的一種物件。蚊子館在看不見的背後其實有很多政治考量,還有地方派系、選舉機制的一些問題,「蚊子館」如同冰山一角,水面下還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部份,那些看不見的權力運作是我比較感興趣的。這些「蚊子館」最初不都冠冕堂皇的說是執政者平衡城鄉差距的德政,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蓋建築物。原因是時效快、獲利高、政績顯,對主官、建商或樁腳都有利,選票那就更不用說了,等於是變相撒錢買票。例如建一個停車場上億元,最後可能只花了幾千萬元興建,政治人物剪完綵之後就往往閒置了,由於政府有限定營運費(經常門)跟資本額(資本門)須維持一定比例的相關法規,例如動用上億元建設,但營運費可能只有幾百萬元,慢慢地會因入不敷出導致關閉。但實際上有很多陰暗面是一般人難以看到的,我只是藉由藝術手段去談公共空間背後的政治性問題。」姚瑞中就是要讓大家看見藝術背後的可能性及行動性。

台灣時事評論員南方朔回應《海市蜃樓》計劃時說:「在蚊子滋生之前,必定已蟑螂飛舞成一片。不肖的政商關係就是台灣的蟑螂!」蚊子館揭露台灣的官商勾結,引起社會上很有的回響。姚瑞中更獲得行政院長會見,有關方面更表示要對蚊子館拿出對策及追究責任。有人質疑計劃當中包含學生調查成份,而照片也只是檔案記錄,是偵查不是藝術,但姚瑞中並不同意。 「也許我們應該先回過頭來問:什麼是藝術?藝術難道只發生在美術館或只有手工技藝這個部份嗎?我覺得能促進我們去思考並創造人類存在價值的媒介,都可以算是廣義的藝術。這種具備社會性、政治性的問題,藝術家其實不是不能碰,而是在台灣長期保守的美術發展與高壓統治之下,藝術家盡量選擇不碰。重點不在於是否有「物品」的生產或是否合乎傳統美學規範,而在於是否創造出嶄新看待事物的角度、生產知識,甚至經由藝術途徑進行精神解放。」

創作的社會及政治性,一直是藝術家們喜愛的議題,當中有不少為作品賦予政治或社會的意義。如布拉格雕塑家David Černý 的 《粉紅色坦克》;凱斯.哈林(Keith Haring)關於歧視、愛滋病及死亡的普普藝術;當然還有艾未未的作品。姚瑞中亦相信,藝術的力量遠遠大於一幅畫、一張照片、一件雕塑所能承載,《海市蜃樓》除了照片檔案記錄之外,引發起的是一連串的思巧及行動。

「現在台灣有很多藝術家都是在談論社會議題,他們提供了另外一個思考模式。我覺得最重要的——藝術是可以讓人去重新思考——在思維上會有一些比較活潑的想法,而不是一直侷限在舊思維裡面。因為藝術從來都是一個偽科學,它不是科學。 它沒有辦法被驗證,或說是同理可證,或是求得一個具體的、正確的結果、答案——沒有!藝術的重點不是在求取像數學般的解答,不是!」姚瑞中的答案像一個哲學家「 它的重點在於在這個答案之外,還有什麼?如果是我們都直接選那個答案的話,那這個世界上只要有數學就好了。可是這個答案之外,還有很多可能性:藝術可以提供我們去思考那個可能性。」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